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,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、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,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。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;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,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;提高国家创新能力,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到目前,我国共组织了三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。
第一次评选工作是在1986-1987年。
第二次评选工作是在2001-2002年。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》规定,开展了新一轮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。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,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,形成一批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、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;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、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需要,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引导和示范,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;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,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,通过重点建设,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、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,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。共评选出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。
第三次评选工作是在2006年。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,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学、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,学术水平、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,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,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、科研基地。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,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,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,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。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》精神,在“服务国家目标,提高建设效益,完善制度机制,建设一流学科”指导思想下,调整的重点是在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基础上,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。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,促进学科交叉、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。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,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。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,677个二级学科,217个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。
类别 | 学科代码及名称 | 学校名称 |
一级学科 | 生物学 | 北京大学 |
北京协和医学院—清华大学医学部,清华大学 | ||
复旦大学 | ||
南京大学 | |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||
武汉大学 | ||
中山大学 | ||
二级学科 | 植物学 | 中国农业大学 |
北京林业大学 | ||
首都师范大学 | ||
东北林业大学 | ||
浙江大学 | ||
四川大学 | ||
西北大学 | ||
兰州大学 | ||
动物学 | 南开大学 | |
内蒙古大学 | ||
南京师范大学 | ||
厦门大学 | ||
生理学 | 山西医科大学 | |
西安交通大学 | ||
第二军医大学 | ||
水生生物学 | 厦门大学 | |
暨南大学 | ||
微生物学 | 中国农业大学 | |
南开大学 | ||
山东大学 | ||
华中农业大学 | ||
云南大学 | ||
神经生物学 | 首都医科大学 | |
第四军医大学 | ||
遗传学 | 上海交通大学 | |
中南大学 | ||
二级学科 | ||
四川大学 | ||
第二军医大学 | ||
发育生物学 | 湖南师范大学 | |
细胞生物学 | 北京师范大学 | |
河北师范大学 | ||
东北师范大学 | ||
厦门大学 | ||
第四军医大学 | ||
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| 中国农业大学 | |
吉林大学 | ||
上海交通大学 | ||
华中农业大学 | ||
第四军医大学 | ||
生物物理学 | 浙江大学 | |
华中科技大学 | ||
生态学 | 北京师范大学 | |
东北师范大学 | ||
东北林业大学 | ||
华东师范大学 | ||
南京林业大学 | ||
浙江大学 | ||
云南大学 | ||
兰州大学 |
类别 | 学科代码及名称 | 学校名称 |
二级学科 | 植物学 | 南开大学 |
动物学 | 河北大学 | |
华东师范大学 | ||
陕西师范大学 | ||
生理学 | 青岛大学 | |
微生物学 | 广西大学 | |
生态学 | 内蒙古大学 | |
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| ||
西南大学 |